最佳旅游景点一记中国海防导弹试验摄影分队队长李庆禄(外一篇) 摄录海天神箭第一人-龙湾记忆

一记中国海防导弹试验摄影分队队长李庆禄(外一篇) 摄录海天神箭第一人-龙湾记忆


中国海防导弹试验摄影分队队长李庆禄
版主按:
前些日子,基地原二部的战友们组织了一次大聚会(详见前篇)贝美滋。
聚会的所有活动中,都有一位老兄始终跟随。他手中相机上的闪光灯,不时地闪动。记录下了每一场活动中每一次最重要、最关键、最精彩的场面。
他一如既往,如同仍在自己的岗位上。
认真,镇定,一丝不苟。
还不了解他老兄的战友们,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已年逾八旬。
他是战友们最敬佩的人。
说他是基地的元老,一点儿也不错。
他见证了基地初创的艰辛,他记录了基地发展、辉煌的每一步脚印。
时至今日,快六十年过去,他老兄还在记录基地续写的辉煌(此为后话)。
说他是基地的无冕之王,一点儿也不过份。
近六十年来,基地司令、政委各位首长换过多少任,唯有他老兄六十年如一日,依然活跃在基地的舞台上。
他的作品,基地每一位战友都会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中见过。
他的大名,基地上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对老兄敬佩之余,也会认真想一想。
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心血,用自己的人生,用自己手中的特殊武器-镜头把基地的成长壮大一步一步地记录下来。
只有把自己与基地、与龙湾、与岗位、与工作、与使命、与责任完全地融合起来,才能做到这一点。
基地之所以发展,之所以成长,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代一代在自己岗位上奉献自己一切的英雄。



摄录海天神箭第一人
一记中国海防导弹试验摄影分队队长李庆禄
文:丁玉宝
近40年里,中国海防导弹试验场摄影小分队像轻骑兵一样,抓取了数百张导弹试验的直观资料,走过了一条艰险而又光荣的道路。而这一切,都是从李庆禄开始的。
50年代中期,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做出决定:研制发展“两弹一箭”。1957年10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元帅亲赴苏联,与苏联国防部副部长科涅夫元帅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中国由苏联引进四型导弹武器系统及其设计制造和战斗使用资料的协定。该协定规定:由苏联派专家培训首批战斗使用部队,协助组建设计研究机构、制造厂和试验靶场。
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海防导弹武器试验基地。
随之而来,专门为导弹发射拍摄珍贵资料的摄影小分队应运而生。作为这支小分队队长的李庆禄亡灵持政,从此就以一台最原始的、靠发条驱动的M35毫米电影摄影机、一架西德产“莱卡”照相机,成了那个时代、那一神秘使命的见证人。
靶场在绝密的状态下组建。从全军抽调来的各类人员谁也不知道究竟要去哪里,去干什么。原青岛海军训练团电信大队干部李庆禄到北京海军干部部报到后,被秘密送到一个地方,代号叫0029部队电影训练队。一到那里,每个人的领章、帽徽全被摘掉了。第二十兵团参谋长徐明一脸严肃地讲:“你们这些人将担负尖端武器试验拍照任务,掌握着机密的核心,担子不轻啊!”
在0029电影训练队秘密训练半年多后,李庆禄取得了全优的成绩。他又被指派去八一电影制片厂军教片室实习。作为摄影助理,参加电影《地雷战》的拍摄时,每天都要起大早,看天气,选地形,架机器。拍摄《装甲兵的一面旗帜》时,为了摄取装甲车队迎面驶来的壮观镜头,李庆禄在路上挖了一个仅能容下一人的坑,待装甲车驶近时,他迅速躲到坑里去仰拍。装甲车队从头顶轰轰而过后,李庆禄从坑里钻出来,浑身上下全是灰土,眼睛都睁不开了。八一厂的同志都说他是“顶能吃苦的好小伙子”
学习结束后,熟练的技术加上强烈的事业心,李庆禄的足迹深深地印在海军某试验基地导弹发射场的海岛和高山。

1959年6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开始发射第一枚由苏联引进的导弹。朱德、董必武、叶剑英、罗荣桓等相继来到靶场。一时间,小小的山谷里将星闪烁,满目生辉。李庆禄肩扛着他的“宝贝武器”-那台靠发条驱动的M35毫米电影摄影机,第一次摄下将帅们一个个满面春风的镜头。随后又乘上小舢板颠簸在海上,摄下了我国第一次海上发射导弹的壮观场面。
1964年11月,我国研制出第一枚自制的海防导弹乡村野医。为摄录导弹的发射场面美国兵是废货,李庆禄太激动了,一定要摄下这不平凡的瞬间献给未来!
凌晨1点钟,李庆禄带着电影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董义亭和卞学忠、佟玉兰两名干部,还有俄文翻译欧阳平以及负责联络的报务员,顶着冷月寒星,提前乘渔船出发,驶向靶区。
在试验靶区,除了靶舰不能有任何带有钢铁的东西存在,否则就会诱使导弹抓错目标,造成试验失败。渔船上装有发动机不能在靶区停留,把小舢板拖带定点后就匆匆离去了。茫茫的试验靶区远离岸边和岛屿。海上风浪恣意揉搓着小舢板,顶向浪峰时,下临十几米的深渊多跌进浪谷时,上面是拱形的水顶.使船上的人似已面临灭顶之灾。小舢板抛下去的铁锚链也被风浪打断,几次险些被掀翻。船上所有的人都吐得昏天黑地伊芙利特之祭。李庆禄开始还能坚持,过了不久,也向大海交了“公粮”。可偏偏试验因故推迟,他们在狂风恶浪里整整颠簸了17个多小时,疲惫得早己不成了人样。然而当发射命令传来时,他们马上振作精神,各就各位,在一种神奇的力量驱使下,圆满完成了摄录任务。
1965年秋,在进行某型导弹发射试验的拍摄时,李庆禄第一次大胆设想要在空中全方位拍摄弹道轨迹和弹着点情况。他的想法立刻得到指挥部的首肯,并紧急请示直升机支援。那天,李庆禄被安全带拦腰紧紧地绑在“直一五”飞机上,蜷在舱门口,怀抱摄影机.在碧空中俯瞰、航拍导弹发射振奋人心的场面。
大海是桀骜不驯的,它危机四伏,险象迭生。
而李庆禄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大海,自然要有着与死神拼搏九死一生的经历。
有一年冬季搞的发射任务临近尾声了。为了这次试验的资料完整,还需要到现场拍摄导弹是否命中靶船、命中位置、破坏程度等情况。当时海上风大浪涌,浮冰扑天盖地。李庆禄身穿皮大衣,坐在艇面上,并把电影摄影机用大衣包住,紧紧地抱在怀里。
海水飞溅艇面,泼洒在李庆禄身上,转眼间,水变成冰;又有水飞来,冰又多了一层。到后来,寒冷冻麻了他的神经,冰壳缚住了他的手脚,他成了一尊冰雕。小艇靠岸后,人们以为发生了意外,悲痛地上前用木棍敲打掉他身上的冰壳后,发现他还活着,这才转悲为喜。
当时的导弹发射试验,因没有测控系统限制导弹飞行,危险系数很大。为了减小危险,都是用飞机跟踪,导弹一旦偏离航向,飞机就立即开火把它打掉。每次试验,李庆禄都是带着摄影小分队仔细寻找最佳角度,摄取有价值的镜头,但又往往难以顾及自身安全。
在一座新发射场地,李庆禄带两个人来到离发射架200米的右前方。他们凝神注视着雄踞在发射架上的导弹,要从它起飞的瞬间,就紧紧盯住它。当导弹 “呼”地一声飞向海空。他们适时开机,急转身追寻着导弹的行踪,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那疾飞的一点上了。这时一辆救护车飞驰而来,在他们身边戛然而止天外寄生。车上的医护人员跳下来,愣愣地看着他们,李庆禄也被不期而至的救护车搞懵了。原来,跟踪导弹的飞机驾驶员看到导弹一点火,就迅速抛掉挂在飞机上的副油箱,加速追赶。而副油箱就落在离李庆禄他们5米远的地方。从指挥所看去,那副油箱就像落在他们头上。于是救护车急忙奔来。而他们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竟全然未觉。
比这次更危险的是,一枚导弹发射后突然失控,掉过头来往回飞。其他专业的人都迅速寻找隐蔽地点躲起来,可是李庆禄还扛着摄影机死死地追踪着。这枚导弹在他头顶上绕了一圈后,触地爆炸。当崩起的沙土和碎石块从他头上飞过时,他才发觉只有自己是站着的。看到不远处的弹坑,他的全身才开始起鸡皮疙瘩。别人问他导弹飞来你怎么不怕?他却打趣说: “我只有后怕的命。”











中国海防导弹试验摄影分队队长李庆禄




















李庆禄作品


外一篇
神秘的使命
中国海防导弹试验场发展记实《节录》
文:张兴华
这支摄影小分队跑到靶区吃苦遭罪冒风险,纯粹是自觉自愿。没有谁来指派,没有谁下命令。他们的唯一想法就是拿到珍贵的资料和镜头,在本专业本岗位上,创造出第一流的工作成绩。
李庆禄,人不出众,貌不惊人,两条不长的腿鱼台信息港,时至今日,还以极高的频率倒腾着。
作为海防导弹试验场摄影录相的创始人尸臭魔芋,三十年来,他不知把多少导弹试验的精彩场面摄入了自己的镜头,他拍出的资料胶片也有几十万米了。
从0029部队电影训练队秘密训练半年后,他又用两年多时间去八一电影制片厂军教片窒实习医道天下,学军教片和科教片拍摄制作掏宝王。作为摄影助理,他曾参加电影《地雷战》的拍摄。
纯熟的技术加上赤诚的事业心,他的足迹印遍海防导弹发射场的海岛和高山,甚至试验海域的每一朵浪花他都熟悉,他也因此吃尽了苦头,最佳旅游景点历尽了风险。
搞摄影,既是高技术工作,又是重体力劳动。不论冬夏,不择地形,只要能够拍到最佳角度,他们都自讨著吃,辗转于二百多米的山头。二三百公斤的机器设备,都靠自己肩扛人抬上去。有时一个任务,就要带着笨重的仪器,凌宝儿换三种交通工具,奔波上百里。下了飞机上汽车,下了汽车登舰艇,从清晨奔波到黑夜。但只要能拍到靶船熊熊起火燃烧,他们的一切困乏和辛劳,就都随着缕缕轻烟,被海风吹得无影无踪了。
三十年中,海防导弹试验场摄影小分队,象轻骑兵一样,抓取了几百枚导弹试验的直观资料,走过的是一条艰苦、风险而又光荣的道路,而这一切,都是从李庚禄开始的。

李庆禄同志简历
李庆禄,1959年4月25日到海军训练基地。1960年在总政八一电影制片厂军教片室实习。参加过电影“地雷战”的拍摄。
1983年至今,一直在基地工作。先后担任摄影员,摄影组长,摄影助理员,摄影技术主任,摄影分队分队长,摄影录像室主任。
1986年基地政治部成立录像室,经基地党委研究决定,李庆禄担任录像室主任。
几十年来,李庆禄同志始终战斗在海军试验基地靶场第一线,足迹踏遍了基地的每一个试验区域的高山、站点以及海域、空域,是基地摄影、摄像工作的奠基人。
李庆禄同志摄影摄像理论功底深厚,并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很高的独立摄、录、编导水平和能力寿君超。


在东屏山留影 李庆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