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生辰八字算命一起来看我们的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江西水文化微刊

一起来看我们的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江西水文化微刊

5月19日-21日,江西省水利厅联合江西省作协组织部分作家及水文化骨干赴峡江、吉水开展“走进峡江水利枢纽工程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江西水文化走基层散文笔会。活动得到了《中国水利报》、《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等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关注。现将三家媒体对活动的报道摘编如下。

《中国水利报》

江西水利看峡江 高峡平湖耀赣鄱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掠影
编者按: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供水节水水利工程之一,是江西省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被国家发改委列为PPP典型示范案例只爱妖孽父皇,生态鱼道、移民新村、水田抬田、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等建设运行管理经验,为全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峡江方案”“峡江样板”。为讴歌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巨大成就,5月19—21日,江西省水利厅联合江西省作协赴峡江、吉水,开展“走进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江西水文化走基层散文笔会。本期我们带您走进峡江水利枢纽,一同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江西水利工程建设的丰硕成果。

峡江经验
●峡江水电站经营权出让给中电投江西分公司,出让金额39.16亿元,经营期限50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PPP典型示范案例。
●江西省政府出台移民征地扶持支持政策,征地补偿省标准高于国家标准5%。
●江西省政府组织49个省直单位对口支援,投入资金2亿多元,支援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成为移民新村建设新模式。
●峡江水利枢纽抬田面积3.7万亩,为全国最大,开创了全国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大面积集中连片抬田的先例。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鱼道设计施工技术全国领先三北豆酥糖。
●峡江水利枢纽库区防护工程被列为江西省国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试点项目,实行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择专业化队伍承担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

峡江枢纽 “梦想”变“梦圆”
从规划蓝图到工程实体,从峡江梦想到梦圆峡江,一路走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贯穿了江西省改革开放40年的大部分历程,浓缩了江西省水利改革发展的智慧与魄力。
据江西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1982年江西省就着手编制《赣江流域规划》,经过长达6年的实地勘测,规划出炉并首次提出建设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设想。峡江水利枢纽工程项目1989年报送水利部审批,历经多年多次不断优化完善,200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足足等了20年。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开启了全面建设新征程。从2009年9月隆重奠基,到2013年7月底第一台机组具备发电条件,到2015年3月主体工程完工,到2017年12月竣工验收,一个个节点串珠成链,近万名建设者历时8年全面完成,筑起横跨峡江的巍巍丰碑,被誉为“江西三峡”。
江南人依水而居威廉·密里根,富足的赣江水养育了一个个富足的江南城。其中有座城市就是峡江县,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就在峡江。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顾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赣江中游峡江县巴邱镇上游峡谷河段,调控赣江70%的流域面积,使下游南昌市防洪标准由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赣东大堤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99.22亿元,是江西省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主要由拦河坝、泄水建筑物、发电引水系统、电站厂房、船闸、灌溉引水口等建筑物组成。坝顶全长845米,泄水闸最大闸高28.7米,最大坝高15.2米,正常蓄水位46米,总库容11.87亿立方米,防洪库容6亿立方米,电站安装9台单机容量4万千瓦的灯泡贯流式机组,总装机容量36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1.42亿千瓦时。为下游农田灌溉和沿江两岸应急补水提供水源保障。同时,能渠化坝址上游65公里的航道(从坝址至赣江干流吉安市井冈山大桥),畅通航行千吨级船舶已经成为现实。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已列入江西省首批水利工程标准化试点管理单位,正在全面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综合效益。
峡江水利枢纽库区防护工程为滨江生态景观带建设提供了载体平台,吉水县的县城防护工程融入了移民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理念,沿江布局建成明代古城墙、移民广场、红色记忆广场、水墨画廊、吉祥雕塑等18个景点,把吉水县城建成了滨江生态旅游城市,成为赣江百里风光带上的一张靓丽名片。

峡江鱼道 “生态”变“生命”
鱼越大坝洄游,对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而言,与其说是生态奇迹,倒不如说是生命奇迹。
鱼道建设是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亮点之一,设计施工技术全国领先,为全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统筹渔业资源保护提供了经验借鉴。
每年4至6月繁殖季节,赣江大量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等洄游鱼类溯流而上,从鄱阳湖经南昌、丰城、新干,最终到达峡江以上的赣江中上游段产卵,鱼卵随着激流向下游漂浮孵化,形成了鱼类特定路线。
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水利工程,如何在工程建设的同时对所涉及的环境进行保护,是整个环节的重中之重。其中,如何让鱼类顺利洄游,保持正常的生存繁衍,是工程勘测设计中的一道难题。为此,在枢纽设计中加入了鱼道设计的方案,为鱼类打通“生命通道”,让它们“越过”大坝,溯流而上,繁衍生息。

峡江鱼道位于从上游而下的右岸,宽3米,由一级一级的水池组成,包括上游鱼道(出口段)、坝体过鱼孔口、下游鱼道(进口段)、集鱼系统及补水系统等组成部分。鱼道过鱼孔设计流速为0.7米每秒至1.2米每秒,流速可满足“四大家鱼”的上溯需求。同时,巩天阔在鱼道底部适当加糙,降低底部流速,使其适应一些游动能力相对较弱的鱼类通过宝藏寻踪。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易搭网,鱼道按照主要过鱼种类的繁殖习性,结合工程地形条件及下游水位变化范围大等特点逃出海盗船,采取了“横隔板式”的竖缝式鱼道过鱼设施设计,既保证了4月至7月主要过鱼季节鱼类溯游繁衍需要,又兼顾了其他季节的过鱼需要。主要过鱼对象为洄游及半洄游鱼类,如“四大家鱼”、赤眼鳟,其他需要短距离迁徙的鱼类同时作为工程兼顾的过鱼对象大沥人才网。
据了解,2016年9月初,峡江水利枢纽工程鱼道监测设备安装完成并正式投入运行,日均过鱼1252尾,完美解决了鱼类洄游产卵的需求。

峡江移民 “愿景”变“美景”
移民,是困扰全世界水利工程建设的大难题,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也不例外。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共涉及吉安市的峡江县、吉水县、吉安县,青原区和吉州区共3县2区18个乡(镇、街办)、112个村(居),规划永久征用土地53140亩,拆迁房屋128.24万平方米,水平年搬迁安置人口为25931人。
峡江库区移民迁徙,壮阔、有序。井冈山下的百姓,当年为革命送郎当红军,今天又为工程建设深明大义监狱法全文,背井离乡,成为托起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脊梁。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移民工作“移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不反复”的硬性要求,创新移民模式从“减法”上打基础,在“加法”上做文章。
减少移民数量,减少外迁安置,减少耕地淹没,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在“减法”上多措并举。
——降低枢纽工程设计正常蓄水位。由最初设计正常蓄水位48米调整为46米。2米之差,虽然减少了发电效益,但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水库淹没面积、减少移民数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
——建设全国首个集中连片“抬田”。峡江水利枢纽抬田工程主要是将水库浅淹没区域的耕地高程抬高至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0.5—1.0米,并对抬高后的耕地配套田间工程,完善农田灌排条件,使被抬高后的耕地满足“水能顺畅到田、农机便利下田”的农业生产要求。库区15片3.7万亩水田耕地经抬高后,免于被淹没的命运,减少移民外迁3万人。
——建设库区防护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库区防护工程设立同江河、吉水县城、上下陇洲、柘塘、金滩、樟山、槎滩7个防护区,涉及吉安市的吉水县、峡江县、吉安县、吉州区和青原区,堤线总长57.8公里按生辰八字算命,导排沟(渠)总长51.7公里,排涝泵站总装机容量17715千瓦,保护人口8.01万人,保护耕地5.03万亩,减少房屋拆迁面积465万平方米。
通过调低蓄水位和实施抬田、防护工程综合措施,移民人数减少了7.9万人,淹没耕地减少了7.5万亩,成为破解“世界性难题”的一项重大创举。
出台补偿政策,加大帮扶力度,提高建设标准陈馨儿,拓宽致富门路,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在“加法”上不遗余力。
——实施优惠补偿政策,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再提高。2010年9月,江西省政府出台规定,淹没区耕地、旱地、林地、水塘等实物补偿标准高于国家标准5%,补助范围更具体,操作性更强。
——结对扶持。2011年9月,江西省发改委、财政厅、水利厅、扶贫移民办等49个省直单位和省属企业,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113个移民新村结对支援,投入资金2亿多元,帮助做好移民新村的水、电、路、学校、医疗卫生、环境绿化等民生工程,广受移民群众好评。
——移民新村按照小康标准建设成奎安葬礼。库区移民新村按照“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完善、村容村貌整洁、生产生活便利”要求,从村庄布局、户型结构、外观形象,到基础设施、绿化工程、公共服务,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配套。
——吉水县制定了移民发展的长期规划,因地制宜帮助移民发展水面养殖业、农家乐旅游、特色种植养殖等增收产业。同时搞农家乐,做荷花宴,着力打造“水里有虾,水面有花,岸上有农家”的体验式生态旅游模式,帮助移民走上致富路。

孔巷移民新村背靠大山,面临赣水,安置移民440户1435人,村中两眼水塘交相辉映,一座连心廊桥横跨水面,一座望江亭伫立桥头。山、水、桥、亭构成了一幅错落有致、钟灵毓秀的水乡美景,成为全县“十佳移民新村”。蒋沙移民新村,一幢幢“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体现庐陵风格的楼房拔地而起,265户移民已全部搬迁入住,人均居住新房面积74平方米,户均面积300平方米以上,地下供排水管网、村庄主干道和巷道硬化绿化、休闲广场、村庄护岸工程等各类设施齐全。罗田镇万台移民新村金丰种养合作社,张春姑带领8户移民养殖肉牛100多头,年产值200多万元。
居者有楼房,耕者有良田,致富有门路。峡江水利枢纽工程2.5万名移民大迁徙,决不是村庄的简单搬迁、人口的简单重组,对于库区群众而言,它所引发的社会变迁,绝不亚于沧海桑田的变化。移民群众高兴地说,大家已提前10年迈进了小康社会。
(图文:张灯林 温婷婷 罗张琴 熊军)


《江西日报》


玉峡放歌——探访峡江水利枢纽工程
峡江,别称玉峡,因其处于赣江要冲,地势险要,江面狭窄,因而得名。我省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就坐落在峡江之上。历时17年,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从前期规划到竣工验收,承载着赣鄱儿女的梦想云赚官网。如今,工程正式运行,新的音符在这里奏响。
5月23日,记者一行走入吉水县水田乡孔巷移民新村。新村背靠大山,面临赣水,几百栋房屋错落有致,飞檐翘角,青砖黛瓦,处处显得雅致。
走进新村,可以看到学校、卫生所、休闲广场、村级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在广场,年近六十的胡振东正在运动器械上锻炼身体。闲聊得知,搬迁之前,他们一家住在土坯房,那里经常闹水灾,种的庄稼也常常颗粒无收,两口子索性去了县城打工。“搬迁后,现在住着100平方米的新房,宽敞舒服,孩子也大了,我们不出去打工,就在家里享清福只爱西经。”
孔巷新村只是峡江库区移民的一个缩影。峡江库区整个移民涉及吉水、峡江、吉安、吉州、青原5县(区)、18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吉水县承担了90%以上的库区移民任务。该县用两年时间,通过百村竣工、乔迁安居、库区清理等方式,完成100个移民新村建设、2.3万移民的搬迁安置,特别是19个移民贫困村中的2190名移民贫困人口,通过移民实现了由“搬迁”到“变迁”、从“扶贫”到“脱贫”的转变。
走出新村,进入记者眼前的是一亩亩规整的绿油油水田。田间,处处是弯腰忙农活的身影。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总指挥部总工刘祖斌告诉记者,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创新性地开展了抬田工程,即将水库浅淹没区域的耕地高程抬高至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0.5~1.0m,并对抬高后的耕地配套田间工程,完善农田灌排条件,使被抬高后的耕地满足农业生产要求。“抬田面积高达3.7万亩,全国最大,是实实在在‘一抬多赢’的民生工程。”
几个数据最能说明情况:按照移民搬迁后确保每人0.8亩耕地面积,抬田共减少3万移民外迁;按照移民安置人均征用土地74平方米计算,抬田减少222万平方米的新增征地面积;耕地征用补偿、移民搬迁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移民安置征地等投资,抬田直接节省22.4亿元;同时,抬田使得本来永久淹没的2.39万亩耕地得到永续利用。
记者还在一份“富口抬田试验”数据中看到,经过连续3年的试验发现,抬田后第一年粮食产量略有下降,第三年趋于正常(接近未抬田水平)。刘祖斌告诉记者:“由于抬田工程保持了土壤水肥,改善和提高了田间灌排条件,我们有信心,抬田工程会使农田稳产、高产。”
随后,记者一行还走入同江电排站等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主体工程。目前,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可使下游南昌市防洪标准由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赣东大堤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多年平均发电量11.44亿度,现已超30亿度;改善上游航道65公里,并为下游两岸沿江农田灌溉和应急补水创造条件。
流水急湍,峡江依旧奔腾。运行中的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犹如巨人保卫着赣鄱儿女的安康,成为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的一道生动掠影。
(文:游静)


《江南都市报》


江西水文化散文笔会走进峡江
5月21日,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由该厅和省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江西水文化走基层散文笔会”,在吉安峡江圆满落幕。5月19日至21日的笔会期间,12名来自中国作家协会的文学大咖,见证了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丰硕成果。
据了解,5月19日至21日,文学大咖们实地察看了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同江电排站和同江防护区,以及吉水县孔巷移民新村、水田抬田、吉水县城防堤等工程,了解了库区防护工程建设情况和公益性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试点开展情况。
大咖们纷纷表示山下莉奈,将用更生动的作品、更深厚的作品,来展示江西水利人的坚守与奉献,展现江西水利工程建设的丰硕成果。
(文:石鹏)


《江西水文化》
投稿邮箱:jxswhtg@126.com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展示水利风采
共筑美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