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景耀【纪实报道连载】援藏阿里(完结)-公益时报中国殡葬编辑部

戴景耀【纪实报道连载】援藏阿里(完结)-公益时报中国殡葬编辑部

戴景耀
■ 河北省张家口市殡仪馆 贺永生
编辑 郭悦
纪实报道连载
【全文完结】
宗教民俗,下面就我了解的西藏宗教民俗和大家聊聊,当然一部分是切身感受,一大部分是后期查的资料,不妥之处还请见谅。
先说说宗教。藏传佛教是西藏最大的宗教,藏传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历史悠久,教派众多,有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等派别。
下面说说民俗。藏族有自己的文字和历法,大多数节日也是根据藏历来定,如藏历新年是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十二动物生肖来推算,60年为一周期。藏历新年时藏族同胞除了跳舞、唱歌外,也会盛装串门。听长期援藏的同志说,藏历新年时,只要带着一箱啤酒就能在藏族同胞家吃一天。萨噶达瓦节其实是佛诞日,很多藏族同胞都会去转山转湖,举行宗教仪式。望果节时会举行盛大的赛马会。雪顿节其实就是酸奶节,不仅要吃酸奶还要放假过林卡,就是野餐,地点主要选择河边或林中草地,扎起帐篷,摆上吃的,唱起藏戏,豪饮猛跳。雪顿节还有一项重大的活动就是晒佛,各大寺庙在山上晒出巨幅佛像,最大的有500多平方米,而且每年就晒一天,观者如云,盛况空前。
下面说说丧俗葬式。藏地葬式有塔葬、火葬、天葬、树葬、水葬、土葬等。塔葬是最高级别的丧葬,遗体经特殊处理后置于塔内。火葬原来是达官显贵或得道高僧采用的葬法,将遗体洗净后焚烧,然后将骨灰抛洒在山顶或是江边。天葬是藏区较为普遍的一种葬俗,在天葬台上点起浓烟引来鹫鹰,然后由天葬师用利刃将遗体切成小块,将骨头砸烂,和上糍粑喂鹰。天葬的过程虽然残酷,但在藏族同胞眼里这是一种布施行为,能使逝者的灵魂升天。天葬台专门建在山顶,我在去普兰县的路上见过一次,一辆汽车正驶向高台,远处天空鹫鹰在盘旋。水葬是身份低下或孤寡者所采用的葬法,即用白布将遗体一裹,丢入水中随波而去。树葬用于夭折的小孩。土葬是对强盗、杀人犯或是患传染病者(如天花、麻风)采用的葬法。
下面说说藏族人的名字。藏族人一般只有名字没有姓氏,名字大多是四个字,如洛桑·扎西、格桑·卓玛、拉姆·达瓦等,两两组合,大多是心底善良、美丽长寿等吉祥意义。因为可用的词有限也造成了重名很多。举个例子,阿里民政局开巡视整改会,因为涉及到八项规定违规支出退钱和长期挂账处理,列出清单竟然对不上号,好几个人都叫扎西,因为年代跨度大,根本不知道是谁借的钱,会议开到半夜两点也没个定论。当然,藏族也有少数人有姓氏,我知道的有两种,一种是曾经的老领导,如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承袭了阿沛家族的姓。还有一种是僧职,如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他在1942年被认定为昌都强巴林寺第十一世帕巴拉呼图克图。
最后说说藏族同胞的生活。解放前,西藏是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农场主作威作福,农奴水深火热。解放后,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就拿阿里来说,现在牧民除了养牧收入,国家还会按户按人发放草补、边补、生态奖补等,每户每年有几万元,加上藏族同胞平时没什么花销,所以有好多藏族同胞连自己卡里有多少钱都不知道。学校不仅是免学杂费,还免住宿费和伙食费。
孤寡老人和孤儿政府保障,盖了高标准的养老院和孤儿院,统称叫“双集中”,没工作的适龄青年还会帮助他们找份稳定的工作,比如保安、保洁等。阿里民政局的两个保安就是这种情况,两个小伙不会说汉语,正在自学一年级汉语课本,每天“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能逗死你。现在,西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援藏收获。半年的援藏结束了,在这里,我了解了阿里和阿里的文化历史,也认识了很多援藏干部和藏族朋友。十九大后,我们离开了阿里,在临走那几天,我写下了一首老树体诗词,“家人盼我荣归,手边事情一堆,脸上兴高采烈,心里不是滋味。”
2017年10月24日,地委组织部和援藏工作队给我们开了欢送会,向我们敬献了哈达。第二天我们乘早班机离开了阿里,带走了一生的美好回忆,留下了不舍的深深眷恋。
半年阿里行,一生援藏情。飞机起飞的一刻,我在心里说:再见,阿里。
更多内容
请您阅读
《公益时报》中国殡葬2018年2月22日第13版头条《援藏阿里(四)》
推荐
阅读
报纸订阅
公众号内打字“订报”
2018年征文活动
公众号内打字“征文”
2017年征文赠书
公众号内打字“赠书”
查阅2018年报纸
公众号导航栏内点击“回顾”选择“2018年报纸总览”

手指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