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景耀【组工快线】许昌市赴南京举办人才工作者培训班侧记-莲城微党课

戴景耀【组工快线】许昌市赴南京举办人才工作者培训班侧记-莲城微党课

戴景耀
南京“取经”记
——许昌市赴南京举办人才工作者培训班侧记
盛夏6月,来自许昌的“取经人” 前往江苏南京。他们,来自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组织、人社、科技部门,以及许继、森源、黄河、万里路桥等重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是许昌发展的人才“捕手”。

南京,不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悠久历史,而且人才工作亦走在全国前列。在“人才竞争力”排名中,江苏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二,南京市在江苏省“人才竞争力”排名中位居第一。在人才大战风起云涌、市级层面“英才计划”深入推进之际,市人才办专门组织全市人才工作者到南京培训,学习先进经验,感受先进理念,走进园区、研究院所、知名企业考察参观,从引才用才的理念、眼界、气魄,到政策制度设计、实践经验、得失对策,以无比虔诚的心态要为许昌发展取回人才“真经”。
课堂内外求“真经”
短短一周时间,8个专题讲座,3次现场教学,“干货”满满。
从授课专家邀请上,既有长期从事和负责人才工作的实践派,也有江苏人才工作政策制定、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还有南京大学研究国际政治、宏观经济、公共事务、区域经济的全国知名专家教授。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涵盖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人才工作理念创新、地方人才发展战略、江苏省和南京市人才引进经验与思考、“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招商引资等。
现场考察点的安排,无论是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激光技术研究院,还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苏宁集团,无不体现了江苏省和南京市围绕创新驱动、人才强省和人才强市,坚持产学研用结合搭建平台、激发人才活力促产业的发展理念。
授课的领导、专家、学者,既有理论层面的精剖细解,又有结合一线工作实践的生动阐释。从他们的讲述中,可以一窥江苏快速发展的“秘诀”所在:除在区位、科教、发展基础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外,思想解放、敢于率先走在全国前列的人才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江苏的创新发展。
一系列新思维、新理念让大家视野大开:
“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
“区域竞争力最终体现为人才竞争力”;
“人才政策要因地制宜紧扣地区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
“引进人才既要有重金相邀的诚意,又要有良好用人生态”;
……
一个个大手笔、大举措让学员们感叹不已:
引人才放眼全球,目标是诺奖得主、国家“两院”院士、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千人计划”顶尖人才团队;
对引进的高端人才,除在收入、住房等方面给予高额奖补外,在科研、创业等方面最高扶助资金可达1亿元;
实行“引企入教”,评聘“产业教授”,组成、下派“科技镇长团”,增强地方经济转型的技术供给,打造基层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力量;
……
“这样高水平的讲座、这样实用的经验,机会难得,一定得好好学。”一周的学习时间,培训班的学员们上课认真听讲,课间休息时间拉着老师求教、讨论,把自己变成了一块块大容量“海绵”。
江苏南京有“真经”
学习中,许昌学员普遍反映:江苏、南京,在招才引智方面的优势、基础和政策力度虽然是我们无法比拟的,但他们的理念、思维方式、制度设计有很多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部分可复制。
江苏在人才工作上见事早、行动快、措施硬,成效显著,更有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气魄。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江苏就开始实施“333工程”人才工程;从2003年开始,江苏连续4年由省委主要领导带队赴欧美发达国家招揽人才,掀起了“江苏风暴”;2004年,江苏在全国率先组织了“解放思想、解放人才”大讨论。为学员们授课的教师之一、江苏省人才工作的“操盘手”之一、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人社厅原厅长、现任江苏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会长的赵永贤,20世纪90年代就在江苏组建了人才大市场,2004年在人民大会堂作了关于人才开发工作的报告,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先后报道。
南京市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完备、支持力度大。2011年,南京市实施了“南京321计划”,2015年出台“创业南京”人才计划,之后又相继出台了科技顶尖专家集聚计划实施细则、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实施细则、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345计划”、南京市人才安居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涵盖了人才安居、融资担保、项目跟投、转贷资金支持、挂牌上市辅导和挂牌费用补贴、医疗保健、子女就学等各方面。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全省各级财政每年要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提取3%用于人才的开发。
人才工作不仅是把人才引进来,更关键的是把人才留得住、用得好。江苏的人才工作政策包含了人才的引进集聚、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奖励等多个层面,充分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注重产才融合是江苏省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江苏有一个突出现象: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重视人才工作;人才工作做得越好的地方,对经济的反哺力度就越大。如全国百强县多次排名第一的昆山市每年投入人才开发基金高达15亿元。江苏强调产业部门和人才部门联动,积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形成了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的良好局面。目前,江苏已形成南京软件信息技术、苏州纳米材料、无锡物联网、常州石墨烯、泰州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特色产才融合发展高地。除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他们更注重顶尖人才带项目来创业,注重创业型企业家培育、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这些举措,使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其中包括一批爆发式成长的“独角兽”企业。
江苏省社科联科研中心主任徐军海博士将江苏人才工作总结为“三个主体到位”、“抓住四个关键节点”、“把握五个着力点”。三个主体到位即政府调控主体、创新创业主体、综合服务主体到位;四个关键节点即突出创新创业鲜明导向抓人才引进、注重国际视野高端集聚抓人才流通、强化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抓人才使用、坚持高效协作良性互动抓人才治理;五个着力点即着力集聚高端人才、着力开发产业人才、着力放大资源效应、着力分类精准施策、着力人才优势转化。
从2007年至今,江苏省在省级层面已引进3500多名双创人才,包括省市县在内一共引进3.5万人。南京市实施“创业南京”人才计划两年多来,已集聚33名科技顶尖专家、培育117名创新型企业家、引进1280名高层次创业人才、引领超过12000名青年大学生创业,仅2017年以来就新引进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8名院士到南京市创办科技企业,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业项目人选4人,占当年度全国总数的1/10,17名企业专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两项数字均居全国第一。
学思结合用“真经”
到南京来学什么?回去以后干什么?市人才办主任吕玉峰告诫大家,学习江苏、南京,不是为了给他们点赞,要联系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思考研究怎样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为许昌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大家围绕这一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
“南京市人才工作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的生动诠释。南京已经连续多年在海内外招揽英才,最顶尖的人才最为关心的不是给多少钱,给多少政策,而是能不能给事业发展的平台和环境!”襄城县委组织部正科级组织员黄永钦说。
许昌英才港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荣辉认为:成就人才的环境比物质待遇更宝贵。要聚焦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培育聚焦产业、开放多元、活跃互动的人才群落,实现人才与产业、人才与城市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以强大的“人才气场”使创新企业高度集聚、创新资本充分涌流、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讨论之中有反思。大家普遍认为,相比江浙发达地区,我市在区位、城市首位度等方面有明显劣势,但不代表我们不能有所作为。
注重产才融合、以才促产,南京经验中的这一点为大家普遍认同。许继电气党委组织部主任张焕艳认为,引才用才要突出自身优势资源、区位特点和产业结构,扎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实际人才需求制定政策。许昌应重点围绕电力装备、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现人才吸引、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长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敬晓竞表示,虽然经济社会现状决定了我们在引才上可能困难更多,但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引才方式可以更灵活,比如把柔性引才作为一项重要抓手,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如黄河集团石墨烯项目总工程师宋建民博士,合作模式就是以技术专利入股,定期到公司提供科研服务;3D打印项目总工程师张伟博士,也是柔性化引才的代表。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锦屏认为,许昌的科技创新提得比较早,“许昌英才计划”实施以来也初见成效。但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评价、服务保障等方面还有些滞后;高端人才不足,创新引领型人才短缺;人才安居、创业服务指导、投融资支持等配套措施亟待加强。
许昌晨报副总编辑黄双燕则认为,学江苏、学南京,关键在学他们的思维方式。一线城市都在如火如荼争夺各类人才,许昌更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反应迟缓”。如何弥补我们自身高校院所少、科研成果少、专家团队少、企业人才少、产业转化少、创新创业少等诸多短板?首先要大胆推进思想观念的解放,人才理念的创新,摒弃旧有的模式思路,快步跟上时代的要求,使许昌各类人才在总量、质量、存量、能量上都能达到全新的高度和水平。
大家在讨论中也在思考:人才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我们许昌凭什么招揽英才?如何使人才与产业“相亲相爱相融”?如何打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讨论、交流、碰撞,许昌人才工作思路渐渐清晰:
“要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求,牢固树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要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对现有人才政策进行整合、修订、完善,要涵盖各类各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开发、使用,激发其创新创业活力”;
“要突出产才融合发展,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方法,更加注重柔性引才,实施引才引智引技相结合,充分发挥用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支持广大用人主体引才、育才、留才、用才”;
“要努力打造最优人才生态,在全市上下持续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努力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在创新创业、安居、医疗、出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最优待遇,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环境”;
……
一次学习,经验或许无法完全复制,但学习带来的启发和思考,必将化为推动许昌人才工作的不竭动力。这或许才是此次南下“取经”的真正意义所在。
大家都在读
【组工快线】市委组织部召开部务会传达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精神
【组工快线】史战芳到襄城县马芳营村与基层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组工快线】我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纪实
【组工快线】禹州:多方位培养促使选调生健康成长
【组工快线】襄城:组织第一书记加油充电
【组工快线】鄢陵:1 17名“第一书记”成脱贫攻坚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