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仙道【视频】留芳岁月——徐霞客在富民 富民”霞“踪-爱上富民

【视频】留芳岁月——徐霞客在富民 富民”霞“踪-爱上富民


历史悠久
云南府地图(《万历云南通志》)
富民县历史悠久。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 109 年)建秦臧县,属益州郡,富民一带属秦臧辖地。蜀汉建兴三年(225 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东晋时改建宁郡为晋宁郡,仍辖秦臧县。晋设宁州,秦臧属建宁郡,南朝属宁州晋宁郡。唐初属昆州,武德四年(621 年)属姚州,武德七年(624 年)在富民地方置利浪驿。唐贞观九年(635 年),西宁地改称黎州张鲁新,称富民坝子为梨灢甸。宋为大理国拓东节度所辖。元至元四年(1267 年)置梨灢千户所,至元十二年(1275 年)建立富民县(治今旧县),属中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 年)正月,改中庆路为云南府,富民县属之。清沿明制。民国二年(1913 年)属滇中道,民国五年(1916 年)废道直属云南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 年属武定专署。1953 年 3 月属楚雄专署。1958 年 9 月 8 日,划属昆明市辖。
现富民县城远景
徐霞客及《徐霞客游记》简介

徐霞客(1587 ~ 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省江阴市)人。生于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 年 1 月 5 日),卒于明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1641 年 3 月 8 日),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徐霞客(1587 ~ 1641)遗像
徐霞客手迹
徐霞客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弃绝科举,放弃仕途,寄情山水,遍游全国名山大川,毕生从事旅游和地理考察。从 22 岁便开始远游,母亲为其制远游冠,以壮其行。徐霞客仅带一人一杖,常常每天徒步行走近百里(华里),登山必致绝顶,临洞不避蛇蝎,涉水必探其源。一生共有 15 次远游,足迹遍及如今的江苏、云南、四川等 20个省、市、自治区。徐霞客每到一地,均详细记录下旅途观察到的地理、地质、水文、气候、植物、动物、物产等自然现象,以及各地的农业、物价、手工业、吏治、社会治安、徭役、边事、村镇变化、地方历史、宗教、民情风俗、少数民族状况等。《徐霞客游记》由于多年后才由其朋友季梦良(字会明)整理、编定哇咔哇咔,已有许多残缺,现存《徐霞客游记》约 62.8 万字,包括《名山游记》、《闽游日记》、《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东四民芳。其中,《滇游日记》十三则,25 万字,约占全书总字数的 40%。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被誉为“千古奇人,千古奇书”。
徐霞客滇游路线图之一
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 朱 惠 荣 先 生 校 注 的《徐霞客游记校注》(上、下册),称《徐霞客游记》是导游手册、地理百科全书、历史实录、文学名著。
明 崇 祯 十 一 年(1638 年)五月至崇祯十 三 年(1640 年 ) 春,徐霞客游历考察了云南曲靖、昆明、大理、保山、丽江、通海、石屏等 10 个 州 市 46 个 县,历时一年零九个月。其中,崇祯十一年(1638年)六月至十三年(1640年)一月,曾四次进出昆明。
徐霞客在富民游线
《徐霞客游记校注》(朱惠荣校注)中关于徐霞客过富民记载主要在《滇游日记四》中 ,《霞客遗诗》中有两首诗,共 计 2400 字。 明 崇 祯十一年(1638 年)十一月初八日,徐霞客从昆明玉案山筇竹寺出发,游海源寺、妙高寺,过普吉,至昆明县沙朗(后属昆明市西山区,现属昆明市五华区)住宿。初九至十一日在富民共历时三天,行程 50 公里。初九日,徐霞客从沙朗出发,向沙朗人问道富民,听说富民有“老虎洞”。据《徐霞客游记》:“其人又为余言,富民有老虎洞,在大溪上,不失。”徐霞客从沙朗至陡坡,沿沙朗河 ( 富民境内称大营河 ) 顺流而下向富民方向前行。过头村、二村,进入富民县境三村,沿滇川驿道三村段,过上下罗鬼村、阿夷冲(今沙锅村),再至大哨(今大营)住宿。
滇川驿道富民段(三村段)远景

滇川古驿道三村段

徐霞客在富民河上洞游线图
初十日韦神反向q,徐霞客从大哨 ( 现大营 ) 至县城,过永定桥,沿螳螂川而上,过瓦窑村、大石坝。由于没有向导带领,徐霞客在河上洞的后山迷了路。河上洞的后山环境幽静、道路险峻,景致很好,徐霞客被四周的景观所吸引,仍然徘徊着不愿离开,他并不懊恼走了许多的冤枉路,竟认为是一次愉快的经历。后来,在路人的指点下,徐霞客终于寻找到山岭北面的河上洞了武侯祠对联。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 年)富民县令刘珍题字

永定桥,在县南门外,舆梁跨河,高可数丈,上覆瓦屋二十间,旁有窗壁,远望如空中楼阁,又称为天河桥。— —《康熙富民县志》

1936 年富民县古城南门
徐霞客返回永定桥,进县城(县城仍是土城,崇祯十三年(1640 年),县令王孙齐始筑砖城),沿滇川古驿道,过川心营、烟墩、太平桥、石关哨(今红庙)、石桥、南营、二十里铺(今北营)、没官庄(今张弯)、者?关(今者北街),至小者北,沿鸡街古驿道,过茶庵(又称茶耳寺,此处原为富民县与武定府交界),在小甸堡(今小甸村委会鸡街村)住宿。茶庵,徐霞客曾记载:“盘曲而上者三里,有佛宇三楹,木坊跨道,曰‘滇西锁钥’,乃武定所建,以为入境之防者。”茶庵有武定府立“滇西锁钥”匾,富民县永定桥有“滇北锁钥”匾,故富民有两锁钥(滇北锁钥、滇西锁钥),说明富民地势险要,是省府昆明屏藩。十一日,徐霞客从小甸堡(今小甸村委会鸡街村),过小甸、冷饭桥、麻地、于启坝,出富民境(1955 年武定县小甸、鸡街划归富民县,后于大跃进初期划还武定县,1966 年 4 月,武定县小甸、鸡街、冷饭桥、麻地、于启坝划归富民县),至武定冷村,再至武定县城。

现富民县者北街

小甸堡(今小甸村委会鸡街)古客栈

滇川古驿道者北段
钦定四库全书《徐霞客游记》及关于徐霞客过富民县记载
朱惠荣《徐霞客游记校注》中关于徐霞客过富民县记载
富民徐霞客游线标志地
5月18日 在第7个中国旅游日来临之际,“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寻找行动” 2017年度现场终审暨徐霞客游线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前沿理念分享会在浙江宁海举行。
最终,云南泸西县、广西南丹县、云南宾川县、江西安福县、云南丽江古城区、云南昆明西山区、江西黎川县、云南富民县、云南曲靖沾益区等9个县(市)入选第三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同时,云南省的鸡足山和珠江源设为徐霞客游线的“特殊纪念地”。
富民申报的徐霞客游线标志地有3个:滇川驿道富民段(三村段、者北街)、永定桥、河上洞片区。三月份富民“徐霞客游线标志地”申报认证活动启动以来,富民县委、县政府对申报工作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协推进、各方配合的工作机制,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标志地认证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滇川古驿道富民段
富民县的古驿道,据史书记载,最早为汉时的灵关道,灵关道贯穿县境,从昆明 起, 经 富 民、 武 定、 元谋、黄瓜园、渡金沙江入四川,经会理、德昌、建昌达成都,是滇川贸易交往的大通道。元代初期,中庆路(昆明)至元代首都——大都(北京)的主要通道,是经富民、武定、会川、德昌、建昌等直达成都,再由成都到大都。
明洪武十五年(1382 年),富民县设驿站,名“利浪驿”。驿站间距离一般为 60华里,每个驿站备有馆夫一至二人,马匹、马夫若干。据民国八年(1919 年)《民国富民县志》载,富民通昆明驿道有三条:三村道、山心道、清水关道。
三村道由富民南关起,经玉龙村、大营、沙锅村、陈家村、完家村、三村、小菜园入昆明境,再经二村、头村、河底、李子坪、天生桥、水节箐、普吉、王家桥至昆明大西门。路宽 2.3 米,总里程 45 公里。
山间铃响马帮来(滇川驿道三村段)
由富民通往邻县的驿道有六条前缘席慕容,富嵩(富民至嵩明)驿道、富寻(富民至寻甸)驿道、富罗(富民至罗次)驿道、富禄(富民至禄劝)驿道、富武(富民至武定)驿道、富安(富民至安宁)驿道。富民古驿道可谓历史悠久,交通纵横全民绯闻。
明崇祯十一年(1638 年)十一月初八日,徐霞客从昆明玉案山筇竹寺出发,游海源寺、妙高寺,过普吉,至昆明县沙朗(后属昆明市西山区,现属昆明市五华区)住宿。初九至十一日在富民。徐霞客所走的便是三村道。
山间铃响马帮来(滇川驿道三村段)
滇川驿道三村段是富民县境内现今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段古驿道。从三村对面大浪山山腰瓦窖村至明熙苑山庄,近 4公里,其中保留较为完好的路段有 3 公里多。大多由岩石铺成,或是将原生的石头凿平而成。虽岁远年湮,荒废日久,但古驿道或明或暗的遗迹仍依稀可见,完全可以想象古道当年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情形。
滇川驿道三村段保留了完整的古驿道风貌,有着厚重的历史感和丰富的人文元素。如今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昆明至富民仅 20 分钟的车程,但自汉代至今,近一千八百年间,这条道路却是富民与昆明、四川等往来交通的重要通道,对历史上富民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者北街,是一个呈南北走向依山傍水的村庄,清澈的龙纳河水从村北头由西向东流过。据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康熙富民县志》:“农纳河,在县北四十里,东入大河。”农纳河,后称龙纳河;大河,即螳螂川。者北街北端为龙纳河,横跨河上原有一座独孔石拱桥者北桥,俗称大石桥(者?关当时设于此)。它是南来北往的马帮商贩进出者北街的必经之地。
《徐霞客游记》关于者北街的记载:“(从南营石桥)路溯之北,八里,又逾其坳。坳不甚峻,田塍叠叠环其上,村居亦平峙中青旅股吧,是为二十里铺。又四里为没官庄,又三里为者?关。其处坞径旁达,聚三流焉。一出自西南峡中者,最大,即白泥塘山后之流也,有石梁跨其上,梁南居庐,即者?关也。越梁西北上一里,复过一村庐,又一小水自西峡来,又一水自西北峡来,二水合于村庐东北,稍东,复与石梁下西南峡水合而东北去,当亦入富民东北螳川下流者虫吃牙。”
鸡街(小甸堡遗址)
明崇祯十一年(1638 年)十一月初十日至十一日,徐霞客从富民至武定,《徐霞客游记》记载:“过村庐之西北,有平桥跨西峡所出溪上,度其北暴走猎人,遂西北上岭。其岭盖中悬于西北两涧之中,乃富民、武定之界也。盘曲而上者三里,有佛宇三楹,木坊跨道,曰‘滇西锁钥’,乃武定所建,以为入境之防者。又西上一里余,当山之顶有堡焉,其居庐亦盛,是为小甸堡。有歇肆在西隘门外,遂投之而宿。十一日,自小甸堡至武定府歇。”具体描述了经过鸡街一带的情形。小甸堡,今小甸村委会鸡街(村)。
永定桥
富民古城印象(油画,罗廷先 绘)
富民永定桥位于县城永定街中段,横跨螳螂川,俗称花大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 年),至今已有 399 年历史,是富民县重点文物古迹之一。据《康熙富民县志》记载:“永定桥,在县南门外,舆梁跨河,高可数丈,上覆瓦屋二十间,旁有窗壁,远望如空中楼阁,又称为‘天河桥’。”据载,永定桥长 70 米,四墩五孔,以县城永不搬迁之义,名为永定桥。桥上建有桥房 20 间,中间为人行道,两侧设有廊柜 72 个黑白变奏,可供商贩摆摊设点。每逢街期(旧历逢 3、6、9 日),廊柜上摆着各式各样的日用百货,桥房两端建有高大的牌坊,南端名“凌云天堑”坊,北端名“长虹映碧”坊,雕梁画栋,造形精致,故有花桥之称。北端建有亭房,康熙时富民贡生杨撝秀曾作《饮虹亭》诗:“孤亭临绝涧,时见此涟漪。隔岸千峰出,中流一柱支。打船花雨疾,依槛柳烟迟。忽起伊人慕,遥遥寄所思。”把永定桥的远景和近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兰启荣。民国时期留学法国的富民画家廖新学,曾用油画再现过 20 世纪四十年代富民花大桥的风采,宽阔的河流,古老的廊桥,桥下有儿童戏水,河边有妇孺洗衣淘米。
1945 年富民永定桥
永定桥也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记忆渑池信息港。1936 年 4 月 11 日下午,贺龙率领的红军来到富民。因永定桥易守难攻,部队从县城螳螂川下游涉水渡过。当晚,贺龙亲自在北邑村碉楼指挥,先头部队十八团发动进攻,占领富民县城。第二天,红二方面军离开富民,进入罗次。
永定桥自建成至今,曾多次修缮,明代的桥墩至今屹立江上。1962 年,为适应汽车通行填塞了第五个孔道,改建为钢筋水泥桥面,宽 8.4 米 , 长 54.8 米。1983 年又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宽桥面为 15.6 米,新建人行道、护栏,桥墩上增加了墨石桌凳,专供人们休息娱乐。1985 年 5 月 21 日富民县人民政府将永定桥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 年,富民县人民政府再次对永定桥进行维修改造。加固桥礅,在桥面上建设两排二层瓦屋面建筑,以作商贸之用。
在永定桥建成二十年时,迎来了徐霞客匆匆的脚步。徐霞客在日记中写道:“度木桥一里余,得大溪汤汤,即螳螂川也;自南峡中出,东北直抵大哨西,乃转北去而入金沙江。有巨石梁跨川上,其下分五巩,上有亭。其东西两崖,各有聚落成衢,是为桥头。过桥,西北一里,即富民县治。”现在,齐慧娟徐霞客当年走过的永定桥,北端建一座牌坊,向南一面书“富民”,向北一面书“滇北锁钥”。桥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永定桥是富民县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年看到“聚落成衢”的小城,已蝶变成昆明的山水园林卫星城。徐霞客当年看到“大溪汤汤”的螳螂川,当你傍晚漫步在川边的步行街上,夕阳余辉把小城的天空映照得光彩灿烂。满天的云霞,林立的楼房,夹岸的绿柳红花,都倒映在河里。夕阳落恋爱细胞2尽,夜幕降临,沿江的霓虹灯闪闪烁烁,线条柔媚,如梦如幻。
河上洞遗址
河上洞遗址在富民县永定街道瓦窑村委会境内,距县城 5 公里,海拔 1760 米掌控仙道,为石灰岩溶洞,下为螳螂川,洞口向东,高 20 米、宽 17 米,洞内平均宽 15 米,最宽处 25 米,洞向西北延伸,长 130 米。洞壁上刻有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 年)县令刘珍的题词“河上洞天”及题诗《河上洞》、《洞成又赋》,洞口刻有“桃花流水”。1985 年被富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 年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左图:1986 年 2 月,李桂芬(左一)、贾兰坡夫妇、卞美年先生(右一)在富民县河上洞合影。右图:贾兰坡题词“河上洞”
《徐霞客游记》记载:“先是有老僧居此洞中,人以老和尚洞呼之,故沙朗村人误呼为老虎洞。余至此,土人犹以为老和尚也。及抵洞,见有刻为河上洞者,盖前任县君以洞临溪流,取河上公之义而易之。”…前任县君:刘珍,东粤(今广东省)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 年)任富民县令,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 年)修河上洞,作《河上洞记》一篇和诗二首(《河上洞》、《洞成又赋》)。
《徐霞客游记》记载:“余虽未穷其奥,已觉幽奇莫过,次第滇中诸洞,当与清华、清溪二洞相为伯仲。而惜乎远既莫闻,近复荒翳,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而已!”清华洞:在云南县(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清溪洞:在平彝县(今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徐霞客对河上洞的印象极佳,过后徐霞客仍意犹未尽,又以“古洞别天”为题补写了两首诗追忆河上洞。其一云:“鸾鹤空山路渺茫,重峦绝处逗云房。何人天外能来往?有洞花间独秘藏。瑶草琼枝开自落,金茎玉乳滴还长。神龙百尽潭时护,不许桃花出夜郎。”其二云:“洞天原不在人寰,三派东边更仰攀。直到万峰穷极处,忽悬双阙窈冥间。碧桃开落门常在,玄鹤纵横路不关。东向蓬莱三万里,片云时去又时还。”

《徐霞客游记》对富民的意义
2017 年 2 月,在外交部云南全球推介会上,徐霞客赞誉富民的“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成为了“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的高度概括和生动写照土龟网。《徐霞客游记》关于富民记载,是徐霞客留给富民的宝贵财富,是富民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
请输入标题abcdefg
提高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发展。富民区位优势明显,休闲观光旅游发达,深受主城昆明游客青睐。徐霞客是世界级大旅行家,与马可·波罗并称东西方游圣,通过认证活动,必然大大提高富民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有利于彰显富民近郊旅游优势,促进富民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丰富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促进文旅融合。通过认证,能进一步发掘徐霞客游线标志地的文化内涵,提升富民旅游文化的“含金量”,使徐霞客游线文化成为富民旅游经济发展的新要素,开发出徐霞客游线系列产品。
徐霞客有关富民的极美诗文,增添了富民的历史文化积淀,徐霞客作为世界级著名人物惠民卡盟,为富民留下“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这样的神妙文字和上述诗歌,还有他那种不畏艰险、躬身求索的精神,无疑大大增添了富民的历史文化积淀。文化是对一个地方影响最深远、持久的东西,物质会损毁、消亡,但文化却能长久地传承,它会进入人们的记忆,融入人们的血脉,代代相传。
激发情怀。徐霞客游览富民,对古驿道、螳螂川、永定桥、河上洞、者北街等富民景物的记录和称赞,为富民的山水留下了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印记,充分展现了富民山水的美好,历史文化的深厚。对这些标志地的认证、宣传,是对富民旅游资源的一种重大提升,能激发起人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增强打造昆明最美后花园的信心和决心。
有利于弘扬徐霞客精神,传递正能量。通过学习徐霞客精神,可以培养我们热爱祖国、坚毅勇敢、严谨认真、不断进取的精神,是一种十足的正能量,经过挖掘、宣传、认证,让徐霞客精神进机关、进校园,能有效地传递正能量。

379 年前,徐霞客以 51 岁的年龄游历富民,写下游记和诗歌,这是富民山水的幸运,也是富民人民的幸运。“江山留胜迹,吾辈复登临” 徐霞客游线标志地的认证对富民而言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弘扬传承徐霞客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的精神,让徐霞客精神在富民的山川大地上,演绎出新时代的岁月风景苏维埃宫殿。
富民”霞“踪 留芳岁月——徐霞客在富民(情景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