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情丁松:割不断的情缘——也谈长诗《孔雀东南飞》与潜山之缘-掌上小市

丁松:割不断的情缘——也谈长诗《孔雀东南飞》与潜山之缘-掌上小市

割不断的情缘
——也谈长诗《孔雀东南飞》与潜山之缘
1
近读潜山作家郑炎贵先生的文章《长诗{孔雀东南飞}与潜山之缘》。文章述叙潜山与《孔雀东南飞》(以下简称《孔》诗)有着最深的渊源。文章中说道;“无论是尊重历史,还是面对现实,申报该项遗产只能是由“潜山一带”而带出怀宁,不可仅署怀宁,而不见潜山。”文章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在历史的渊源上寻求小市港(小吏港)曾归属“皖县”后由两县共治。从而论证《孔》诗发生地是由潜山“带”出怀宁。笔者感觉此语不妥留级之王3,有狭隘地方观念之嫌。
怀潜两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孔》诗发生地在怀潜两县,作为宝贵的文学遗产,资源共享,在发展文旅事业中也可以横向联系,联手合作。申报“非遗”传承人,谈不上“由‘潜山一带’而带出怀宁。”怀宁之所以从市里到省里,今年又晋升到国家级,是怀宁县文化部门选送的传承人李智海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学习、研究、宣传、弘扬《孔雀东南飞》文化精髓,保护和发展文物景点,是为实至名归,当仁不让。而潜山文化部门在申遗工作中,与怀宁县同时申报,为什么没有获得成功?应该是文化部门在该项申报操作中失误所致。可以称为潜山《孔》学第一人的李杏林老师在《孔》诗研究领域中大有建树,著作颇丰,却没有被选入申报人闪光灵程选,如果说李杏林老师年事已高的话,那你郑先生也是在潜山文学界和《孔》诗研究中大有成就却同样没有被选入申报人选。其中之事,我们是局外人,不好深说。
作者在“再析汉末庐江府”就《孔》诗小序中说;“、、、以现代话语析赏全诗时,居然直白故事发生地在‘庐江府’,焦仲卿身份‘庐江府小职员’这一错疏应予纠正,因为在汉代,‘郡’与‘府’的意义与范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指区划,后者指衙门府第,只有在隋代实行‘州’、‘郡’同级,进而在宋代又实行‘州’、‘府’同级,方才导致明清以后有以‘郡’作为‘府’的别称者。笔者发现,包括一些大家在内的学者撰文,以及安庆改编《孔》诗为同名黄梅戏剧、怀宁小市镇的陈展说明词,均有着方面的失误。其实,东汉时期地方行政管理体系承袭的是西汉以来的郡县和分封双轨制,当时只有‘庐江郡’,何来‘庐江府’?因此,对于诗序,我们应该句读为‘庐江,府小吏、、、’以便分别作出现代语的解释,即前者为郡名,后者为郡太守的小官,这样才符合古汉语的断句要求”。
其实作者上述的观点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孔》诗小序的庐江府“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并不是宋代以后的区划‘州’‘府’同级的‘府’,而是庐江郡太守府第,是焦仲卿工作的地方。是衙门府第的庐江府,在东汉时期并没有‘府’的行政区划,所以没有必要把‘庐江、府小吏、、、’分开来读,也没有必要质疑只有‘庐江郡’何来‘庐江府’。
文后作者真诚的道出;“潜怀两岸人民完全可以携手合作为《孔》诗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以天柱山旅游为依托,科学的打造孔雀文化园与焦畈诗园,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无需置疑,《孔》诗是潜怀两县人民共享的宝贵文化遗产,申遗应为两县文化部门的职能。怀宁‘申遗’从省级成功上升到国家级,潜山县也在‘申遗’中。所以说不上由“‘潜山一带’而带出怀宁,不可仅署怀宁,而不见潜山。”
十分赞赏以‘天柱山旅游为依托,科学的打造孔雀文化园与焦畈诗园’横向联系,两县旅游部门完全可以在文旅运作中携手合作。

2
商代名臣皋陶是位贤臣,与尧、舜、大禹齐名,称上古“四圣”。其后裔一个支族为古桐国,商代时在今河南虞城县南五里的桐亭,周灭商后部分桐人逃至安徽潜山一带。在南淮夷和群舒之间复立桐国。春秋战国时桐国大体为北上争雄南方大国楚、吴、越国附庸,时而依附吴,越灭吴后属越。
《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周大夫城皖,史轶其姓氏,周封大夫与皖,而皖之名始著,大夫周之贤者也梦见玉碎了。”说;周朝封一有功臣的大夫为方伯(古称一方诸侯之长为方伯。)于此地,并建立了皖城,史称“皖伯”。皖伯治理有方,故百姓崇其政,尊境内天柱山为皖公山,水为皖水,建城为皖城。而今流经潜山县城有两条河,其西曰潜水,其东曰皖水。若城在两河之中陈美贞,极有可能命西边的潜水为皖水了,这样更顺理成章。而今东面的河为皖,应该为更靠近皖城。《潜山县志》“、、、有故城,与今县不相涉、、、”
三十多年前,乌以凤教授曾对李杏林老师(李在乌教授询问时称自己是怀宁小市人 )说过;现在人们把潜山看成第一个皖城,这就错了未来闪影。潜山县城只能是第二个皖城,安庆是第三个皖城。安徽简称“皖”,就是因为安庆曾是安徽的省会而得名,皖的老祖宗在潜山,潜山为古皖国封地,因此山为皖山,水为皖水,辖安庆八县,所以现在安庆叫皖城,潜山梅城也叫皖城,弄清了它的历史渊源就不会有疑问了。但古皖国之城到底在何处呢?我看你们那里的古城(怀宁小市良湖村的一个临河的村子),其地理位置很像古皖城,希望你今后注意这一点,为安徽之源正名,那可是一件大事。
从梅城东门经三合村过皖水河中国在梁庄,渡口对面是一个叫“界碑石”的村庄。这应该是一个历史遗迹,古时为皖国通向桐城、合肥的一条官道。“界碑石”形似残缺的街道,靠北的房屋归属潜山余井的东山村,靠南的房屋归属怀宁小市的良湖村。渡口那儿是一个洄水湾,沿着堤坝往下走,也就是洄水湾尽头有一个村庄叫“古城”。大集体时叫古城生产队,现在应该叫古城村民组。据考古人员勘察,古城长约1050米,宽约530米。现存的两座古墩上面有古人生活的遗迹。上世纪八十年代怀宁县文物部门在此挖掘出很多古瓦片、古瓷器、其中有独角鼎,从这些文物推算,早在商代就有人居住。特别有说服力的在皖水河中发现了三座古桥墩,对应皖城三个城门洞(三个通道)。从这些历史遗迹中,煤炭行情可以推想;古皖城西临皖水河,当时有三座桥梁通向对岸的梅城。再从军事上考察来了张宝利,现存一座大型石闸,它与黄砂岩地质结构相匹配,构建起牢固的城防,还有那皖水河上杉绘梨衣,更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这些都是充分说明古城为皖国都城的历史并非妄传。

3
庐江郡是汉文帝(前164年)设置的。“郡治在今安徽庐江县一百二十里。”献帝初平末年,(公元193年)庐江太守陆康为远避战乱,将庐江郡迁至皖城。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吴志·孙策传》“自与周瑜率二万人步袭皖城,即克之、、、”刘勋兵败投奔曹操,孙策派李术担任庐江太守。建安五年,孙策死后,李术颇有反意,那是十八岁的孙权刚接替孙策,立足未稳,急于立威,对不听话的李术痛下杀手,过程十分惨烈;“是岁举兵攻术于皖城。术闭门自守,求救于曹公。曹公不救。粮食乏尽,妇女或丸泥而吞之。逐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余人。”又据《魏誌·张辽传》“建安十四年庐江人陈兰据潜山叛魏,曹操遣张辽讨兰,别遣将至皖拒吴将韩当。”这时皖城又落入魏的掌控中。《孙权传》曰;“建安十九年,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朱光。”这些资料说明,从建安四年到建安十九年,庐江郡(皖城)为魏吴兵争之地,双方交替掌管,但各自所立的太守府均驻皖城。而这段时间正是建安中期马场大亨,即焦刘爱情悲剧发生的时期。
焦仲卿家在城南,与刘兰芝家一水之隔。那时除了庐江郡,小市港是个很热闹的地方。因为水码头,长江的船逆水而上八旗羊汤,商埠繁忙,自然成了庐江郡通向外界的门户咸网。作为衙门小吏,焦仲卿免不了办差常到小市港。那一天在街上看见到永承庵进香的兰芝姑娘,在人群中显得清新秀丽、天生丽质,逐生爱慕之情。终于追得美人归,好景不长,焦母听信谗言却要拆散这对鸳鸯,终酿成大祸 成就一曲撼天动地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
《孔》诗是乐府诗章中第一篇长诗,它出于汉乐府诗“杂曲歌辞”性属民歌。它的原型素材是通过采风从民间而来。因而有很强的群众性、思想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乐府,原为主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始设于汉武帝。嗣后逐渐演变为一种诗体。它兴于后汉和六朝。《孔》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著的《玉台新咏》。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很长的封建社会,妇女是处于这个社会最底层。《礼记》首载妇女“三从”之说;“妇女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东汉班昭《女诫》七篇,强调妇女“四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仪礼·表服》七出者(也称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劫盗去。”三从四德七出是套在妇女身上沉重的枷锁。
尽管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情动三国,大人故嫌迟”的勤劳;尽管仲卿“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表白,焦母依然以“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把兰芝休了崔明哲。恩爱夫妻悻悻离别,道出;“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誓言。面对阿兄“怅然心中烦、、、不嫁义郎体,期望欲何云周玄毅前妻?”的威逼,还有太守聘礼“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的诱惑,焦刘二人毅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两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封建宗法制度的摧残下香消玉殒了,焦刘以生命的代价控诉着封建社会罪恶的本质。人们为焦刘的爱情惋惜,唏嘘不已。为他们鸣不平。人们用各种方式纪念他们,编成诗句,在民间流传。
一首在文学界有着崇高历史地位传世经典之作就这样诞生了,这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自然要传承、发扬光大。

4
自皖山而下是一马平川。我们不难想象,距今四~五千年在那个远古的洪荒时代,原始空旷的潜怀大地上,没有河流,没有沟渠,雨水自大山而下,除了几处山峁和高地外,放眼皆是泽国。茫茫水域中有两处人类的祖先繁衍生息地,这就是新石器时代的薛家岗文化遗址和王家山文化遗址,两地间相距不足五华里。如同一对相互守望的兄弟,一同治水,开河修渠。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相互往来,互通有无。
薛家岗遗址与王家山遗址视为潜怀两县的初始。
早在东晋义熙年间,(公元317~420年)晋安帝分庐江郡置晋熙郡,以故皖县地立怀宁县天尊归来,“晋安帝以永嘉荒乱之后立县,以怀宁兹地也。”取“永怀安宁”之意,立县曰“怀宁”。隋初废郡置州,改晋熙郡为熙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又废州复郡,属同安郡果酱画。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同安郡为舒州,五年分怀宁为皖城、梅城、安乐、皖阳四县。七年省皖阳、皖城、梅城复为怀宁县。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又说(宋嘉定十年1217年)怀宁县随安庆府治迁至宜城(安庆市),府县同城,称怀宁首府首县。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怀宁西部分置潜山县。至此,怀宁县境大体已定。
小市港有史至今归属怀宁。曾经是个十分繁荣的码头,发源于皖山流入长江的皖河像一条纽带,把大别山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金氏漂流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下江的客商带着食盐,轻工产品和金银细软逆流而上,兑换皖西南盛产的木、竹、炭、茶叶、粮食,小市港港口成为皖西南连接外部世界门户,是长江中下游与皖西南物资交流中心。潜怀大地盛产竹子纳茜素,特别以王河一带为代表生产的舒席,朴彩英在陆地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自然通过小吏港的港口运到下江及沿海一带,甚至漂洋过海,远销南洋。
在这些历史的过往中,我们不难看到,怀潜两县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而小市港,受地域渊源的影响,与潜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伴清清宝,皖水两岸人民亲于兄弟,通婚、贸易、走亲访友,世代相传。
长诗之圣《孔雀东南飞》是一座丰碑,它以不妥协的反封建精神和上承风骚下启唐宋的艺术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在国际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隗宝,是古皖大地上的一枝奇葩,是历史留给我们怀潜两县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近身战神。做为古诗圣地小市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大力发展文旅事业的今天,我们怀潜两县应该联手合作,打造爱情之都,弘扬孔雀文化,而不可人为的分割地域地缘文化。我们要保护景点文物,开发其旅游价值,加快景区建设。我们可以与潜山旅游部门搞横向联系,借助天柱山旅游平台,采取联票的形式合作经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参考书目;《孔雀东南飞》研究
丁松 2018年5月

丁松,笔名俗人俗语,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人。热爱文学,八十年代偶有文字见诸报端。人生如白驹过隙,一觉醒来,竟过花甲。余年,重拾旧梦,不亦乐乎。